素享苏北名刹盛誉,让我们到那里去参观吧。兴化寺始建于南朝宋、梁间,初名石佛寺。明代高僧胜吉缘山构宇,建大殿覆盖石佛。大殿三面均为山崖石壁,殿内供奉的石佛高11.52米,合三丈四尺有余,但殿的后墙只砌了三层砖。所以兴化寺以“三砖殿覆三丈佛”而闻名于世。 佛教一向劝人向善,佛像虽然法相尊严,但可以看到他其实是微笑着的,而且他方面大耳,显得非常慈祥。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演绎出了佛教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的劝语。大殿内两旁的山壁之上刻有山峰、瀑布、洞穴,各种各样的佛像错落分布其间,成为“龛山为宇,削峰成相,四壁陡峭。阿罗汉、诸天、龙女历落岩窦间,天然如画”的巨观,虽在宣德七年被烧毁了一部分,但仍保存七十二处,二百五十余尊。其中,最早的年号为北魏太和十年。那时正是北魏凿窟雕佛的鼎盛时期,因而大石佛头像很可能为466—486年间雕凿的,算起来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。 多年来,人们都习惯将大石佛称为释迦牟尼像。但是,从南京栖霞寺到兴化寺任主持的养熙法师,根据石佛像的手型认定大石佛像实际是阿弥陀佛而非释迦牟尼佛,纠正了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大石佛的误判,并因此提议将兴化寺更名兴化禅寺。1986年,养熙正式荣膺兴化禅寺第十二代住持。 这里是1997年兴建的新大雄宝殿。在兴建时,施工队挖地基过程中,于地下8米处,意外发现成片成组的石刻佛教造像群。这些佛教造像群,就是位于这座新大雄宝殿地下的唐宋摩崖石刻。唐宋摩崖石刻沿南北走势的断崖开凿,面朝东,由下而上,共分四层七组。总造像数近200个,游记长达四五百字。各龛雕刻多为佛、菩萨、天王、力士、飞天、供养人等。造像为深浮雕,线条流畅,人物造型生动而富有个性。在佛龛两侧,有许多文字题记,记载了开凿的年代。其中,最早的为唐宪宗元和八年,最晚的为宋治平四年,历经唐宋两个朝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