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0到0.8:云龙湖水更清

日期:2024-07-02     来源:

徐州日报  

“水温13.6 ℃,溶解氧12.1mg/L,pH值8.7,浊度0.8NTU……”2月20日上午,位于中国矿大科技园的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内,科研人员王坤经过仔细测量,一笔一画记下这串数字。


在他面前1.3米×2.8米的水池内,盛放着去年7月从云龙湖里取来的湖水。这里模拟真实生态环境对水质进行生态净化,经过半年多的测试,浊度从11.0 NTU降至0.8 NTU,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。半米深的水池清澈见底,碧绿的水草长到了水面上。


“这是我们根据徐州气候选种的密齿苦草,能够吸附水中悬浊物。而且它很耐寒,冬天不会枯死。”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教授、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渠俊峰介绍,他们还准备在水池中放入鱼儿,通过构建水下生态链的技术模式继续净化。一定面积水域需要种植多少水草、养殖多少鱼类都要经过严格测算。


渠俊峰在矿大读博士期间就开始参与徐州市生态修复工程,后来在做水生态研究课题时,发现徐州部分采煤沉陷区、景观的水体面临富营养化的问题,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、蓝藻水华暴发。


“我在调查中了解到,云龙湖依靠从玉带河调水改善水体,成本较高且效果不够持续。构建生态链是解决封闭水体净化的技术之路。”渠俊峰带着他的团队从2012年开始研究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技术,拿到了国内外4项专利。经省水利厅批准,2015年曾在楚王陵如意湖成功进行实地实验。


对于徐州唯一5A景区云龙湖,渠俊峰投入了更多关注。他们从小南湖取样检测,发现总氮、总磷超标,曾向市云管委提出适应徐州环境的水体问题生态解决方案。2021年,他们承接徐州市科技项目《城市景观水体近自然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——以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为例》,并与市云管委达成合作协议。


如何达到 “近自然”效果?渠俊峰将实验水池安放在光照相对充分的地方,从云龙湖取来水和土壤,种上沉水植物,定期监测、记录水质变化,“现在已经有了初步效果。如果放入鲢鱼、鳙鱼等滤食性鱼类,河蚌、螺蛳等软体动物,能够进一步稳定、净化水质。生态链一旦形成,保洁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后就能维护。这项技术还可以向潘安湖、九里湖等城市水体推广。水体如果达到1.5米的透明度,就能起到很好的景观效果。”


记者从市云管委获悉,如今云龙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,局部达到Ⅱ类标准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云龙湖实施‘近自然’修复,不能只是种花养草,改善水体才能实现良性循环。”相关负责人称。

  • 波浪
  • 波浪
  • 波浪
  • 波浪